近日,《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重點工作意見》公布,列出今年深化經濟體制9方面39條重點“清單”。其中包括,今年將出臺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指導意見。隨著打車軟件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出租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在39條“清單”中,有關出租車的,不過原則性寥寥數語。但不少都將之從如海的議題中拎出來,或套紅、或加粗,提示:這個行業雖是“硬骨頭”,但頂層設計“啃骨頭”的節奏已啟。 “窮則變”。長期以來,在出租車是“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補充”的名義下,國家對出租車行業實行行政許可制度及總量控制制度。近年來,一方面是市民打車難,一方面是出租車司機收入低。加之一些用車軟件攪局,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沉疴更為顯山露水。各地“祥子不拉活兒”的公共事件,顯然無法完全歸罪于“互聯網專車”的發展;的哥的姐與出租車公司的矛盾,也難以靠討價還價來調和。以至于今年1月,《》呼吁,“是時候取消出租車公司暴利模式了”。 改,是箭在弦上的事。何況,浙江義烏已經在原有機制上撕開了一道口子:義烏市日前公布了《出租汽車行業工作方案》,承諾2018年以后放開出租車市場準入和出租車數量的管控,而在2018年前的過渡期,綜合人口、經濟等因素增加出租車運力的投入。按照方案,義烏還將取消營運權有償使用費,降低份子錢,將定價模式向指導價、行業定價、協商定價機制過渡。有人問得很直白,義烏面對的,亦是中國各個城市面對的問題,義烏能改的,為什么其他地方不能效仿? 今年全國“”期間,交通運輸部負責人表示,出租車已到了關鍵時期。所謂“關鍵”,無非是幾個現實因素糾葛在一起:一是行業許可與總量控制已經與中國城鎮化發展格格不入。供需癥結,靠修修補補難以疏解。二是壟斷的出租車公司與成熟的市場機制格格不入。資源配置、收入安排等,長期失衡已釀成諸多苦果。三是過時的產權關系、承包模式與全面深改的大局格格不入。如何重置既得利益的權責關系,是牽一發而動的難題。正因如此,不僅方案相當“”,各方博弈恐怕也在悄悄地進行。 按照中央部署,今年將出臺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指導意見。了然以上背景,就更當公開透明的原則,將過程而不僅是事后方案,動態化告知—既便于廣開言、集納民智,也利于新方案贏得更多理解與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