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通訊員曾照美 丁富洪報道)社區工作從居民的不理解不認可,到居民對社區的信任支持,再到有所依賴,這都是社區干部們竭盡全力服務居民的結果。 “2008年社區剛剛成立時,我都不知道社區是干啥的,工作人員到我們家我也不想理睬,問什么我也不想回答。”近日,沙灣縣三道河子鎮老沙灣社區居民崔玉華說。 后來,社區干部還是很的經常去崔玉華家,給她講計劃生育、醫療保險等黨的政策,慢慢的她才知道社區是干啥的,社區還幫她給兒子辦了殘疾證,享受了低保。 崔玉華說,以前居民點上的衛生從來沒人管,現在社區干部經常挨家挨戶講讓把垃圾倒在垃圾點上,還用車把垃圾拉走,社區干部還白天黑夜登記租房子的人,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以前居民辦個事要到部門,需要找好多地方,花好長時間,有時還找不到方,現在好了,只要到社區啥事都解決了,現在居民通過社區感受到了的溫暖。”崔玉華說。 居民連惠琴說,因為她沒文化,也不懂法律,別人說啥就是啥,一叫她就跟著去自治區、縣上,社區成立后,社區干部經常到她家,剛開始她不了解,非常不配合社區干部工作,但社區干部還是照樣到她家去,還關心她的生活、娃娃上學情況。 “今年春節社區干部還來慰問我,雖然只是一袋面粉,一壺清油,那怕就是一顆瓜子,我都是高興的,心是暖暖的。”連惠琴說。 為了讓更多的居民受益,更好的為居民服務,老沙灣社區走訪問入戶時,將工作隊員與社區包巷干部混合編組,依據社區“網格化”巡控網絡分布格局,在轄區開展全方位的走訪,并將搜集征求的意見和組織召開專題分析解決會。 同時,在走訪問過程中做到將書面語言為讓群眾通俗易懂的話,讓群眾從一件件具體實在的事情中來觀察、認識干部,并及時發現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工作思和措施,提升效能。 老沙灣社區聯合黨總支楊緒輝說,從三月初到現在社區干部已走訪居民1000余戶,發放各類宣傳材料近3000份,開展民生服務周2次,走訪摸排流動人員636人,出租房屋599間,接受政策咨詢16人次,介紹就業12人,開展幫扶救助2次,為特困戶捐衣物30件,資金2400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積極推進各部門間的條塊聯動,努力搭建和創新社區單位資源參與服務社區群眾的平臺,為居民辦一些能看得見、摸得著、感觸深的實事,讓居民感受到真情,讓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居民的幸福指數。”楊緒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