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冠豪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志遠拿出一副兒童眼鏡,使勁地摁了摁柔軟的鼻托,輕輕彎折手中的眼鏡,松手之后眼鏡很快就恢復了原狀。 在上世紀90年代,鄭志遠放棄國企優厚的福利待遇,從小作坊做起,到如今在甌海眼鏡小鎮擁有13000平方米廠房,成為兒童眼鏡行業的領先者。 鄭志遠說,“冠豪眼鏡”已是兒童眼鏡行業的領先者,未來,他要繼續勇當探者,助力溫州眼鏡行業更好更快發展。 1981年,鄭志遠利用家人掌握的點漆技術,在市區清明橋開了一家小作坊,專門給人做眼鏡鏡框點漆加工。 從那時起,鄭志遠正式進入眼鏡行業。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他喜歡琢磨,對加工技術非常講究,一下班就一門心思撲在加工技術鉆研上。后來,除了點漆外,他還慢慢研究眼鏡配件加工,逐漸拓展制作眼鏡腳套,給眼鏡包花等業務。而在此過程中,他的作坊生產工藝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我們賣的是技術,所以對產品的工藝要求很高。我定下目標,一定要做國內最好的!编嵵具h自信地說,在那時,他們做出的東西,品質在國內絕對一流,而且他做的配件全部都用在高檔眼鏡上。 正是由于對品質的高要求,鄭志遠的名聲很快在業內傳開,訂單也像雪花一樣飄來。“最多時我有600個客戶,那時訂單靠傳真機傳,生意紅火到傳真機一天到晚響個不停,一直在吐訂單!闭劦疆敵跎饣鸨膱鼍,鄭志遠這樣形容。 “1989年前后,因為沒有擴大規模生產,生意太好忙不過來,就掉了很多小客戶,只剩8個大客戶。結果沒多久行業進入淡季,一個月才做了2800元銷售額,連給工人發工資都不夠!编嵵具h回憶,那次困難之后,他想明白兩點:一是不能驕傲自滿,客戶資源要盡量;二是小作坊已不能滿足事業發展,必須擴大生產規模。 1991年,鄭志遠放棄國企工作,在鹿城工業區租了2000余平方米的廠房,雇了500來名工人,心投入眼鏡配件加工經營。2002年,溫州市冠豪眼鏡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搬入中國(甌海)眼鏡生產(如今的眼鏡小鎮)。 在眼鏡行業摸爬滾打了20余年后,2006年,鄭志遠決定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開始生產眼鏡,專業制造2個月到12周歲兒童所佩戴的眼鏡。 鄭志遠說:“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兒童眼鏡需求量少,經營會困難,但我不這么想。溫州的眼鏡企業這么多,而且實力都挺強,在當時我是新進市場的企業,如果我也做眼鏡,很難做到第一,因此必須走差異化道。而事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在那之后我們企業發展得非常順利。” 2006年,鄭志遠的企業率先推出“雙層硅膠注塑工藝”,制作出舒適、安全“外柔內剛”的兒童眼鏡,得到市場極大的利好反饋,成為兒童眼鏡行業的領先者。如今企業作為“專利示范企業”,已經擁有40多項專利。 2008年起,冠豪眼鏡旗下的SECG品牌兒童眼鏡在國內中高檔兒童眼鏡市場占有率約15%,營銷網絡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1309家醫院機構配鏡部。 此后,SECG品牌眼鏡行業最高領臺,榮獲“年度兒童鏡架品牌”“最具影響力民族品牌”“年度風云兒童青少年眼鏡大”等。SECG品牌已注冊版權,還在日本、俄羅斯、美國、印度等國家注冊商標權。 談到這些榮譽,鄭志遠說,當地給予了他極大的政策支持和鼓勵!俺苏叻矫娴膬灮莺头龀郑瑤推髽I宣傳、推廣之外,這些年給我最大的幫助是給了我信心和鼓勵,企業有難題領導都會出面幫助解決! “中大家都賺到了錢,現在是時候回會了。”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鄭志遠還承擔社會責任。這些年來,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幫助他人。 比如,鄭志遠曾兩次出資邀請名牌大學教授到溫州作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方面的,邀請行業內企業家參加;他在各種場合呼吁大家重視青少年視力健康,還每年出資10萬元與甌海區慈善總會合作,設立公益基金幫助貧困眼疾患者。 今年以來,他已出資舉辦20余場有關兒童視力健康的公益活動。他還從企業廠房中劃出1200平方米場地,為眼鏡小鎮打造“前店后廠”樣板店,希望讓更多人知道甌海眼鏡小鎮。 “助人亦助己。不求回報地幫助別人,回報自然會來。”鄭志遠說,這是他經營企業幾十年悟出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