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照市政協年度調研工作安排部署,市政協常委會第三調研組緊緊圍繞“加大旅游產業政策支持,培育特色旅游項目,創新旅游金融服務,加強旅游服務保障”調研課題,認真研究,精心組織,扎實開展專題調研。邀請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及相關部門,在楊美樂副帶領下,于5月15日至19日,赴湖南省長沙市、張家界市、岳陽市實地考察學習。在綜合我市旅游產業發展實際,外地先進經驗,會議協商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秦地最盛,無如咸陽”。咸陽先后為周、秦、漢、唐等13個封建王朝的都城和京畿重地,文物古建富甲天下,涇渭兩河穿域而過,古鎮明村各顯特色,林湖濕地景色優美,遺址獨具特色,地熱健康養生優勢明顯,這些都為咸陽做強旅游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全市旅游工作以“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化服務業”為指導思想,以“加強文物遺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樹立旅游城市形象,打造文化旅游高地”為抓手,搶抓絲綢之經濟帶建設機遇,不斷深化“一城、兩區、三帶”旅游業發展格局,不斷探索旅游業發展新模式,全市旅游總體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旅游業已經成為全市第三產業的龍頭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歷史文化(乾陵、昭陵等)、鄉村民俗(袁家村、馬嵬驛等)、生態休閑(樂華城、張裕酒莊等)、紅色文化(馬欄、安吳等)、溫泉養生(海泉灣、地熱城等)”為依托的立體旅游格局。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輻射面廣,是可持續發展中需要重點扶持的產業。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支持和宏觀調控。我市目前對旅游產業發展在機制、資金、保障等方面做的還不夠到位,制約了旅游產業發展壯大。 一是旅游機制建立不夠完善。旅游產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綜合協調組織領導機構和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部門聯動,齊抓共建,合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工作局面尚未全面形成。 二是旅游產業資金投入不足。我市對旅游景區提升、產品開發、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咸陽的旅游產業發展壯大。另外,社會資本進入旅游產品開發的資源沒有完全打通,運用市場經濟手段發展旅游產業的政策不足,辦法不多。 三是旅游產業要素發展不協調。對秦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不夠,還未彰顯出咸陽“大秦帝都”的城市品牌形象。重點景區建設規模小,層次低,缺乏大手筆。展示手段落后,游客參與度不高。旅游產品比較單一,不夠豐富。民俗文化游同質性高,沒有充分體現地方文化特色,使得游客出現了“審美疲勞”。同時,文化、演藝、餐飲、娛樂、美食、住宿、交通、特色商品等旅游要素沒有形成規模品牌,抓不住游客,旅游經濟效益低。 四是旅游服務保障不夠全面。我市缺少高規格的國際會議中心、展覽場館,無力舉辦有影響的節慶、會展等活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少配套設施齊全的游客服務中心。旅游交通建設相對滯后,沒有形成便捷、舒適的旅游道網。旅游宣傳促銷力度較弱,信息化程度不高,智慧旅游進展緩慢。 1.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委、市主要領導為組長,發改、財政、文化、文物旅游、城建、規劃、交通等相關單位為的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優化旅游布局,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定期議事機制,針對旅游發展的重大項目、重點事項、重要問題等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實行一事一議。提高旅游在綜合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制定旅游產業發展的任務“進度圖”、具體“施工圖”、人員“責任圖”,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2.要強化部門聯動!岸嘁幒弦弧笔锹糜萎a業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有協同意識,發揮“主人翁”,確保相關政策的落實。宣傳部門要加大咸陽旅游整體形象的宣傳力度。發改部門要根據旅游產業功能區規劃,將旅游重點項目納入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投資計劃。交通部門要對旅游景區連接道優先安排,將通往景區的公納入通鄉、通村公建設規劃,完善旅游交通設施,加強旅游客運車輛管理。統計、旅游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市、區縣(市)旅游企業旅游統計體系,加強旅游產業對P、就業、投資、稅收等貢獻度的統計評價,定期對外發布旅游統計公報;農業、林業、工業、水務、環保等部門要對旅游產業給予重點扶持。電力、通訊等部門要優先解決旅游景區相應配套設施問題。 3.要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土地扶持政策,對符合規劃的旅游項目優先安排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對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和項目,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出臺相關貸款優惠政策;完善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扶貧項目的信貸投入。 1.要加大財政投資。市級財政列支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每年不少5000萬元,且每年以10%以上比例遞增,到2021年不低于7000萬元。各縣市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每年不少500萬元,并參照市上比例逐年增長。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旅游項目建設補貼配套、智慧旅游建設、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發展勵、旅游教育培訓等。 2.要拓寬融資渠道。突出項目支撐,讓落地,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示范帶動的作用,推進金融與旅游融合,吸引社會資本,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實施。引導鼓勵各種社會資本成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形成旅游產業多元投資經營格局。充分發揮旅游基金示范和杠桿作用,吸引更多的優企、名企、社會資本投資旅游產業,與大型文化旅游企業聯合組建旅游投資開發公司,加大重點景區開發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各重點旅游縣(市、區)抓緊組建成立旅游投融資平臺公司,改進旅游產業投融資體制,引進大型OTA、O2O企業,引進知名景區和飯店管理公司,鼓勵大型旅行社來咸辦理分社,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PPP、BOT等方式參與旅游項目建設,支持建設和運營旅游項目。 1.要整合旅游資源,準確定位品牌。咸陽旅游資源豐富、品位很高,但缺乏特色。旅游的生命在于特色,凡事旅游發達城市,無不具有鮮明的特色。所以,要摒棄傳統的發展思維模式,對所有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客觀的分析,準確定位發展主題,避免與其他地市雷同。隨著西咸新區的發展規劃,五陵塬上的漢陵基本全被劃撥出去,咸陽在旅游產業品牌定位上要重新洗牌,要體現鮮明的文化特色,突出咸陽特有的文化內涵。咸陽作為秦王朝的首都長達144年之久,秦文化遺存十分豐富,要圍繞這一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分析,制定符合咸陽旅游發展的長期規劃、打造特有的旅游品牌。 2.要項目帶動,彰顯文化特色。充分發掘咸陽現有的歷史、地熱、紅色、自然、人文等資源,制定重點旅游項目規劃。開發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舉辦一系列的旅游節慶活動,整合包裝咸陽牛拉鼓、乾縣蛟龍轉鼓、三原筒子龍、旬邑嗩吶等民俗文化,開發剪紙、皮影、土織布等特色旅游產品。旅游項目開發上要突出一個“特”字,越是特色鮮明就越有吸引力,旅游產品要不斷創新,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旅游產品的差異性、互補性,提升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旅游項目的影響力。 1.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完善旅游交通。對通往景區道進行提檔升級,開通重點景區旅游專線,形成暢通、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體系,提升道美化綠化檔次,創建一批最美旅游公;二是暢通游客集散。在主要交通集散地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在客流密集區設立旅游咨詢服務網點,為游客提供綜合旅游服務。在城市出入口、交通樞紐、交通主干道、道分岔處、景區入口等,設置和更新具有鮮明視覺效果的景區引導標識牌;三是破解停車難題。在全市3以上景區建設專用生態停車場,增加綠化美化面積,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景區停車場管理水平。 2.要嚴格行業管理。在全行業內推行標準化、規范化、細微化管理模式。培養高素質的旅游從業隊伍,建立規范有序的旅游,全面提升旅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完善旅游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 3.要拓寬宣傳渠道。一是精心設計制作旅游外宣產品。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作推出不同的城市形象宣傳片、畫冊等系列外宣產品,不斷擴大發行、發放渠道,使其更好的發揮宣傳作用。二是舉辦好各種節慶活動。通過舉辦旅游推介會、各種節慶活動、申辦大型體育賽事等,把咸陽這個品牌推廣出去,吸引游客來咸旅游。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外地舉辦的旅游,推介咸陽,宣傳咸陽;三是鼓勵調動全民參與旅游。編印我市旅游讀本,樹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都是旅游”的。發揮城鄉居人翁作用,建立旅游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旅游志愿服務,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旅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濃郁的社會氛圍。 4.要發展智慧旅游。加快建設旅游大數據平臺,建立市縣兩級旅游大數據體系,借助移動終端和新滿足游客需求,為游客提供全程個性化、便利化的智慧旅游服務。推進旅游與、交通運輸、商務、、氣象等部門數據共享,推動旅游公共信息數據向社會。加強旅游應急平臺建設,對主要景區重點部位進行實時,實現對各類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的實時反饋、及時反應和科學指揮。支持各縣市區建設一批智慧旅游鄉村、智慧旅游景區和智慧旅游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