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七屆海峽兩岸信息服務創新大賽暨福建省第十一屆計算機軟件設計大賽總決賽落幕,現場產生23個項目冠軍。關于今年大賽,各大咖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海峽君現在為各位看官梳理一下,聽聽大咖們都怎么點評的。 主辦單位代表、省經信委軟件服務業處劉少洪處長說:大賽已經由一個單純的比賽提升成為一個大平臺。省直七個部門的資源在有效整合的同時,不斷匯入新鮮的政策養分來扶持、大賽成長。省經信委不但加大了財政資金的補助,還對符合軟件產業財政扶持資金申報指南的大賽獲作品并實施了產業化的項目,優先給予支持,目的都是為了讓好的創意和項目盡快市場,見到成效。其它省直部門也分別從校企合作、招聘力度、海外經營、科技孵化、榮譽授予等方面出臺了諸多配套政策。大賽匯集、企業、協會多方面力量,已經打造出閃亮的品牌,上百家企業通過大賽與參賽人才對接,數十家投資機構參與,出資金出主意,幫助優秀項目快速啟動。 今年大賽的一大亮點是首次設立了省外高校交流組,來自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安微理工大學等省外博士生、碩士生共10個項目參與產學研交流合作。交流對象涵蓋全國重點高校計算機電子等信息產業相關對口專業的畢業生、教師以及相關高校分管就業、創業的負責人。決賽前夕,大賽方面就與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開展了8個交流項目合作,推動大賽由海峽兩岸輻射至全國。 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余文科說,不少創投公司的目標是布局全國,但這前提條件就是要先了解當地創業與企業發展情況。海峽信息賽組織了不少外地評審和創業團隊一起參與進來,可以說搭建了一個全國優秀投資人、創業者同臺交流、創新研發、市場對接的一個好平臺。 工業大學學生就業工作主管于振洋說,之前許多創業比賽只在閩臺兩地辦,省外高校都不了解具體情況。這次通過省際交流有幸參加大賽,發現了很多兩岸創新人才和創新。哈工大有著深厚的科研沉淀和技術積累,在會上很多閩臺知名企業對于哈工大學生們創新、科研展示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我們要用好這個平臺,促進校企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安徽理工大學教師何濤表示,第一次帶隊來福建參加這樣規模的賽事,感覺很振奮。借助實戰比賽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通過交流加深了內陸地區高校與沿海及地區企業、專家的交流,感受到了海峽兩岸創意創業的新、新,對提高本地高校的教學水平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明年將號召更多安徽的高校前來參賽。 大賽企業命題主導賽事發展的思,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大賽,通過企業設置專題的方式,加強企業與創業團隊的合作。 入駐福州軟件園已十年的福州睿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大賽的設題企業,睿能科技設計的專題“智能工廠”共有20個項目組參賽。睿能科技負責人魏貽跡強調,大賽平臺的微博、微信、電視、報刊等全方位高覆蓋的宣傳渠道,對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企業之間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流等的連接與共享,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也是睿能科技參與大賽設題的重要原因。他同時希望創業者多關注項目的應用創新、理論創新及技術創新。 福州華為云解決方案總監智偉敏介紹道,華為云創中心5月正式入駐福州軟件園,華為云服務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工具,向企業提供云商工具和保姆式服務,為包括創業團隊在內的區域內企業享受高效、便宜的基礎設施云服務。華為云創中心設置了“云平臺應用軟件及云端開發”專題組,為參賽項目提供創業、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為創業企業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今年報名情況大大超出我的預期,1600多支團隊報名參加,創下歷年之最,而且項目質量也有明顯提升!”2017年大賽總指揮、福州市軟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黃美龍說,高校大學生通過平臺得到了鍛煉,他們把好的思想法在我們平臺進行展示,許多大學生創業項目已融到了資本,有的還準備上市。與往年相比,今年大賽更早讓高校學子介入創業過程,從他們有想法的時候就開始選拔,在得到了行業認可后,軟件園就會邀請不同創業領域的創業導師,對學生進行相關,手把手幫扶創業項目落地。她希望明年大賽的影響力能擴大到全國。 經過11年發展,大賽從初始摸索階段進化成了系統性的產業服務平臺。今年大賽,所有入圍決賽的作品都是經過創業者精心構思設計、導師精心、大賽產業扶持等各方資源優勢精心配制來推動出來的,經由大賽平臺一起來重新組合、培育,形成合力解決企業創新創業要素配置問題。這就是“共生”背后的含義,有了“共生”,才有更好的力量進行“共建”,才有共享的機制,才能最終實現“共贏”。海峽信息賽,一個以“共生、共建、共享、共贏”為旨的創新創業全新生態體系正在形成。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