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記者獲悉,2月26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烏魯木齊舉行揭牌儀式,宣布正式成立。這是繼電力集團、陜西地方電力集團之后,又新增的一家頗具實力的地方電力集團。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于2020年12月30日,注冊資本5億元,其主要業務涵蓋:火電、水電、光伏、風力、生物質等電源、電網、熱力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管理,電力市場交易等電力相關業務。 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早在2007年3月已經成立,主要負責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地(州、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地區的供電服務,供電服務面積超過130萬平方公里,公司共有員工三萬余人,資產總額高達824億。 無論從資產總額還是從經營范圍,兵團電力都難以與國網新疆電力一爭高下,兩者同在新疆這片市場布局,是否會造成內耗和資源浪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因何建設電力集團,它又與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有怎樣的淵源?國際能源網記者了解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時,當地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后,發展處于停滯狀態,人民生活貧苦不堪。為鞏固邊防、加快發展,減輕新疆當地和各族人民的經濟負擔,1950年1月,駐新疆人民解放軍將主要力量投入到生產建設之中,當年實現糧食大部分自給、食油蔬菜全部自給。1953年,新疆軍區將所屬部隊整編為隊和生產部隊兩個部分,其中生產部隊建有軍墾農牧團場43個,擁有耕地77.26千公頃。同時還興辦工業、交通、建筑、商業企業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為之后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奠定了基礎。 1954年10月,中央命令駐新疆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部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接受新疆軍區和中央新疆雙重領導,其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兵團由此開始正規化國營農牧團場的建設,由原軍隊自給性生產轉為企業化生產,并正式納入國家計劃。從1956年5月起,兵團開始接受國家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 1966——1976年間,兵團被裁撤,直到1981年12月,中央才決定重新恢復兵團建制,并將名稱由原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遵循“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煙稀少、惡劣的邊境沿線,開荒造田,逐步將其所轄區域建成了一個個農牧團場,逐步建立起涵蓋食品加工、輕工紡織、鋼鐵、煤炭、建材、電力、化工、機械等門類的工業體系,在工業領域,形成了食品醫藥、紡織服裝、氯堿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礦產資源加工、石油天然氣化工、新型建材和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 由此可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直以來在新疆地區屬于相對的一個組織,其轄區曾經是荒涼的荒漠戈壁,但在幾代人的努力之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轄區域也逐步繁華起來,成為新疆經濟建設的李悅是誰的兒子中流砥柱。 國網在新疆已有電力公司,兵團電力因何要自行“成團”設立新的電力公司呢?是不滿意國網新疆公司的服務還是另有隱情? 國際能源網記者調查發現,兵團電力非要建設的電力公司確實事出有因,這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電網現狀存在很大的關系。因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開發新疆的過程中是比較分散運作的,多數轄區以農牧團場為中心,因此導致各個地區的電力結構相對比較,分成若干小型片區的電網,彼此之間并不連通,甚至有些片區沒有自己的電源需要從主網購電。 而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用電呈現季節性變化,農忙時期,灌溉量增加,讓電網負荷高速運轉,農閑時節,電網負荷又會產生冗余。對于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來說,如果一并擔負起全部的調峰調頻責任,全部新疆的電力運行,成本較高,平衡電網負荷難度較大。此前兵團電力一直沒有成立地方電力集團,但實際上各個團部之間也有自己的電力公司負責轄區的電力工作。兵團沒有自己電力公司的部分地區,國網新疆公司在負責當地的電力運行。 原來是因為新疆近年來電力發展迅猛,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和火電裝機數量與日俱增,因為新疆的可再生能源稟賦優勢明顯,各地紛紛希望在新疆建設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隨著這類項目增加,原來相對分散和孤立的兵團電網的劣勢被凸顯出來。 截至今年1月初,新疆電網總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達到1.03億千瓦,規模位居西北第一。水電裝機710.8萬千瓦,風電裝機2355.1萬千瓦,光伏裝機1205.9萬千瓦,其他裝機122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3.4%。 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沒有一個統一的專門運作電力的部門,導致各個部門的電力管理非常混亂,缺乏部署和統一調度,導致各地紛爭不斷,也給當地新能源消納帶來障礙。 由此可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原有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能源飛速發展的今天,公司亟需調整原有各自為戰的粗獷式發展模式,成立統一的電力集團公司的價值不言而喻。 兵團電力集團成立,將會將兵團的業務集中在自己手里,此前由國網新疆電力公司負責的部分電力業務必將要收于自家公司,而此舉對于新疆電力公司來說就是要在其原有業務上分一杯羹,兩者的關系未必向報道的那樣和睦。 因為此前在兵團電力沒有成立集團公司之前,它們旗下的各個電力公司就曾與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摩擦不斷。鬧得比較厲害的兵團農七師電力公司和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奎屯供電公司的糾紛和伊犁河水電中心和國網新疆電力伊犁供電公司的糾紛。這些糾紛都是因為兩家公司的業務在當地存在交叉,在售電方面價格不統一,導致兩家公司矛盾很深。以伊犁水電為例,它們曾經給與當地工商業電價是0.23元/kwh,而同樣的國網新疆電力在當地給出的工商業電價是0.55元/kwh,兩者價格相差超過一倍。客戶大多選擇價格便宜的伊犁水電供電,而國網新疆電力因此遭受了損失。兵團旗下的電力公司和國網新疆電力的摩擦并不會因為成立新的電力集團公司而減少。但兵團成立電力集團公司后,可能便于與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就一些問題進行協商和交涉。 此外,兵團電力集團成立后可能也會對此前的220KV以上的電網由國網新疆電力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兵團電力集團大概率會提出自己也要建設220KV以上的電網,因為只有這條突破后,兵團電力在電網建設成本上才能進一步降低,在電網平穩運行方面和消納新能源電力方面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兵團電力集團成立后,將成為新疆電網建設的生力軍,但其與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在利益上的紛爭依然會存在,很可能讓國網新疆電力公司退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市場,但從新疆當地的電力發展和新能源消納角度看,此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從國網新疆公司角度看,市場收緊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新疆地廣人稀,電網投資回報周期很長,尤其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范圍內的電網建設,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要承擔更多的電力調峰調頻的責任,不再承擔這部分工作,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可以集中資金和時間精力做更多的事,將更有利于新疆電網整體的工作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