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斷優化投融資體系,補齊金融短板,打造現代金融生態圈,努力構建一個產融充分結合、資金供需雙方高效對接的“金融超市”,讓企業家們“貸”得放心,金融機構“放”得。 “‘產融平臺’好比‘紅娘’,利用大數據為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畫像’,讓它們可以‘相親’。”一位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產融平臺”已成為他們重要的獲客渠道,客戶數量增長明顯。 “以前,由于各種原因,我們中小微企業貸款很難,現在只要在平臺上提供相關申請材料,平臺就會自動與金融機構產品進行匹配,大大節約了人力和物力。”一位企業主感言。 “產融平臺”隸屬于宜鑫融科技有限公司,由市主導,高新區參股,在市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市銀保監局、市營商局、市資源交易中心、市工信局等多方支持下搭建。 宜鑫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霞介紹,平臺有智能匹配、融資診斷、信用培育、融資托管服務、融資管理、政策支持等六項金融服務工具,具備六大功能。 企業智能融資匹配。企業在平臺上發布融資需求后,系統對平臺上市全轄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120多種信貸產品進行全方位掃描,秒級精準定位適合企業的條件優、利率低的信貸產品,融資效率提升10倍以上。 企業智能融資診斷。企業融資匹配中未找到適配產品怎么辦?平臺應用智能科技手段為企業精準鑒別融資弱項,通過企業融資診斷,助力企業及時發現和解決融資潛在問題。 企業融資培育。企業不符合貸款條件怎么辦?平臺推出“企業發展陪跑計劃”,建立企業信用培育庫,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可以申請加入企業培育庫。平臺為入庫會員配備專屬融資顧問,對企業資信情況進行智能診斷,“一企一策”制定改進方案,度改善企業信用狀況,快速提高申貸成功率。 融資托管服務。利用平臺智能技術和各方面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專業、高效、節約的融資解決方案,讓企業融資投入回報率百倍提升。 融資管理。平臺向適配金融機構推送融資企業,提供《企業信用信息報告》,為企業增信;線下協助企業準備及提交材料,推進融資進度,直至放款。 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企業可通過電腦端、APP以及微信號獲得智能融資匹配、線上融資對接、政策查詢解讀以及財務顧問、稅務規劃、法律咨詢等服務,提高申貸成功率。 11月5日,市援企穩崗、助力民營及中小微企業渡第二批貸款貼息企業名單公示公告在“產融平臺”發布,共有68家企業進入公示名單。 疫情期間,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市總工會、市金融辦聯合推出貸款貼息政策。“產融平臺”是指定的唯一負責申請的平臺。企業只需按照貸款要求,通過平臺線上申報,貸款銀行通過平臺對企業進行初步核對,再經市金融辦和市總工會審核合格后,授權將貸款貼息資金直接支付至貸款銀行賬戶。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完成第一期33家企業貼息,貼息金額94.23萬元;正在公示的二期貼息企業68家,貼息金額179.10萬元,貼息企業總戶數達到101家,總金額273.33萬元。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以服務業、制造業為主的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能夠在寒冬中熬過去,企業持續的現金流至關重要。 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全力支持企業渡過,疫情期間,平臺在PC端上線金融抗疫融資服務專區,為全市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融資需求發布、金融產品匹配等綜合服務。還對線上融資服務進行升級,推出手機端窗口金服APP,提供“零接觸”“零費用”“線上咨詢”“線上融資對接”等掌上便捷融資服務,切實解決企業在特殊時期的融資難題。 “我們在平臺上提交了貸款申請,經過線上匹配、對接,三天就拿到了建設銀行信用貸款90.1萬元。不用費心費力跑各大銀行,坐在家里動動手機、點點鼠標就選到了稱心的貸款產品,非常便捷。”省天天鮮菜業公司經理張勇有感而言。 作為市首家注冊果蔬、糧油、干調、冷鮮肉、禽類、水產品、豆奶制品、速凍食品等生產和銷售企業,該公司經營、納稅狀況良好。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該公司利用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無需抵押物就獲得了信用貸款,正是得益于平臺“用數據換信用、用信用換信貸”特殊運行機制開的“綠燈”。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平臺開通企業融資需求快速申報通道,收集了企業新增貸款需求105家、7.2億元,需要展期續貸的30家、5.1億元;開發穩企穩崗基金專項申報功能,邀請納入省里名單的企業到平臺注冊,幫助企業快速申報、銀企高效對接、貸款管理,提高政策申報、貸款落地的效率和成功率。 國家外匯管理局市中心支局依托“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線下網格服務”等渠道,精準投遞國家外匯管理局便利化支持舉措,在確保適用范圍政策全部落地的基礎上,實現政策全輸送、受眾全覆蓋,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以科技智慧創新帶動融資機會快速增長,讓銀行金融服務能夠真正惠及外貿企業,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 思特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是地區首家“互動多+”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復工后,中國銀行分行建立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專用通道,采取線上受理、即時辦結方式,快速為企業辦理國際展費跨境匯款業務,為企業搶占國際市場先機提供資金服務保障。 交通銀行分行建立涉農企業服務專用通道,關注國內外經濟及人民幣匯率走勢,涉農企業加快資金周轉,積極防范匯率波動風險,辦理涉農產品線余萬美元。 建設銀行分行開辟油田企業服務專用通道,密切關注企業回款,企業使用線上渠道自助辦理出口收匯結匯152萬美元,快速解決企業復工復產資金困難。 馬志恒萬萬沒有想到,現在找貸款就像“逛淘寶”,只需動動手指,便能享受“智能融資匹配”,實現企業與金融產品“秒配”。 作為一家科技研發企業的老總,自公司成立后,馬志恒就沒少跟金融機構打交道,貸款之難他也是深有體會。 “這些年,金融機構確實推出了不少針對我們中小企業的產品,但每家機構的政策不同、利率不同,審批條件也不同。另外,一家機構又有多種金融產品,如何在眾多機構的多種產品中篩選出適合自己企業的產品,如同大海撈針。好不容易找到一款產品,卻又因為一些平日并不在意的“小瑕疵”被拒,讓我們剛剛燃起的希望再次破滅……有了‘產融平臺’后,企業可以快速找到適合的金融產品,真是解決了我們融資的大問題。”馬志恒說。 登錄“產融平臺”,記者發現,到平臺融資如同“淘寶”。企業只需在線上選擇產品種類、方式、融資渠道,填寫融資金額和期限,確認后點擊“搜索”,平臺就會立刻跳出“量身定制”的銀行貸款產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平臺已入駐金融機構26家,發布金融產品125個,已經打造成了一個產融充分結合、資金供需雙方高效對接的“金融超市”。 “已有四千多家企業體驗過了平臺的融資絕活,但在這些絕活中,‘采購信用貸款’備受青睞,它已被納入信用貸款‘白名單’項目。”陳霞告訴記者。 據陳霞介紹,所謂采購信用貸款,是銀行機構以采購誠信考核和信用審查為基礎,平臺與資源交易中心系統對接,直接采集相關企業中標數據,并與郵儲銀行等銀行系統實現直連,按優于一般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直接向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一種新融資方式。 采購信用貸款業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不僅意味著簡化了融資審批流程,還降低了融資成本。采購貸款最快捷,利用金融科技平臺,無縫連接市采購網(政采貸模塊)和銀行系統,實現從貸款申請、信息交互、審批、支用全程線天內完成,比傳統融資速度快10倍以上;采購貸款免抵押,以市采購網公示的采購信息為基礎,打造貸款風險管理閉環,無需企業提供額外的抵押,這是利用大數據實現以信息換信用的惠企創舉;采購貸款額度高,單筆額度最高可達采購合同額的90%,單戶額度最高可達3000萬;采購貸款利率低,年利率低至4.35%。 “這就是大數據、云計算的功勞,當前,大數據正成為企業融資的‘代言人’、金融機構的‘風控師’、銀企對接的‘加速器’。”陳霞表示。 11月4日,記者見到陳霞時,她正在跟同事們探討,如何開發與信用貸款“白名單”項目相應的平臺功能,讓“白名單”在四縣如期推廣。 據悉,信用貸款“白名單”是“政銀企”三方共同參與、突破中小微企業依靠抵押獲貸的創新舉措,是金融落實“六穩”“六保”,承接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直達實體經濟的“模式”,名單內企業可無押獲得信用貸款。 “白名單”的企業越多,標志著地方營商越優化。為盡快啟動試點、建立名單,市金融辦將市納入省級“雙穩基金”企業池的企業作為首批備選,明確了“市內注冊、資產負債率低于50%、無不良記錄、無行政處罰、無失信及被訴”等條件,并設計了“平臺初篩-縣區推薦-合規審查-公開公示”的運行流程。 首先,依托“產融平臺”,對備選企業的基本信息、所屬行業、經營信息、行政許可和處罰等4方面15項指標進行初篩。 然后,各縣區對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進行核實把關,并向市金融辦出具《推薦函》。、法院、稅務部門再進行三方面合規審查。門審查企業法人及實際控制人身份信息和有無犯罪記錄,法院審查企業失信及被訴記錄,稅務部門審查企業不良納稅記錄。 最后,市金融辦匯總審查信息,形成“白名單”,并分批次在網站、主流公示。公示期結束,無的將推送至合作銀行。經過嚴格篩選,目前確定了建行“云稅貸”,招行、郵儲“政采貸”,龍江銀行、郵儲“信用貸”5款試點產品,按照“數據推送-銀企對接-信貸投放-資金監測”的流程試點運行。 具體實施中,形成了“申報承諾-司法介入-資金追償-‘白名單’除名”的工作流程,突出保障、強化打擊。一是在申報《承諾書》中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和個人連帶責任,將企業資產與法人、實際控制人的個人財產一并納入追償執行范圍。二是當信用貸款出現逾期或發生損失時,部門迅速介入,分類采取立案偵辦、訴訟保全、優先執行等司法手段,從嚴打擊造假騙貸、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等行為,依法保障金融債權,最大限度追償挽損。三是實行夢見小男孩拉屎動態更新管理,將出現失信行為、被部門立案查處、強制執行的企業從“白名單”中除名。 截至目前,“產融平臺”已推動建行落實“云稅貸”375戶,金額1.99億元;郵儲銀行落實信用貸款15戶,金額3409萬;龍江銀行落實信用貸款2戶,金額800萬元。 在開發新應用的同時,“產融平臺”將與人民銀行信用信息系統深度整合,升級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報告,為各家金融機構提供超過100個維度企業信用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