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短邊)和4(長邊)時,徑隅(就是弦)則為5,人們簡單地把這個事實說成“勾三股四弦五”,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而杜天娥作為宜昌市伍家崗區勝利一社區的一名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出唯有為民服務的[三問四要五識]勾股定理,才能暢通基層服務民生、創新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服務群眾,不僅要關心群眾的物質利益,還要關心群眾的文化需求;不僅要關心一般群眾的共性需求,還要關心不同群體的特殊需求;不僅要關心實際問題的解決,還要關心心理疏導,積極培育健康的社會心態,問需問計問效,三問于民,把好事辦在群眾開口之前,把實事辦在群眾急需之處,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要提高洞察的能力,就要深入群眾,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到群眾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 問需于民,要善用群眾言、善講群眾話,學會和居民拉家常,學會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在炕旁灶邊的扯白中了解居民的“柴米油鹽”、在家長里短的瑣事中了解群眾的 “喜怒哀樂”,和居民群眾零距離心貼心,才能和群眾拉近距離,才能傾聽到群眾。 隨著的不斷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在民政現實工作中群眾有情緒也不例外。除了要暢通群眾表達渠道,化解非情緒外,民政工作者還要依法及時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做到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到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問計于民,陽光操作,透明管理,讓利益個體身邊的人評,讓熟悉的人來議,用解決問題的科學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計劃了,執行了,問題解決了嗎?解決效果如何?只有交給群眾評估,問效于民,群眾滿意是唯一的標準! 而“問效于民”不是放在嘴上說說而已的,它必須落實到民政工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項工作上,讓群眾說話,讓群眾說得上話,讓群眾說話管用,才能實現好、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遵循民政工作‘求真務實’的要求“問效于民”,才能實現感性認識向認識的飛躍,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最終用于指導實踐,提高駕馭和指導工作的能力。 問需于民知冷暖,問計于民尋良策,問效于民明得失,杜天娥說,作為民政工作者只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實惠,才能達到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