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長鄧稼先誕辰100周年。 北斗系統輔助智能農機自動駕駛,網約農機平臺對接種植戶和農機手需求,節水灌溉應對持續高溫干旱天氣…… 與會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光榮、責任重大,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同志為核心的周圍,全面貫徹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科技強國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西南大學代方銀教授團隊首次獲得家蠶W染色體完整基因組序列,了鱗翅目昆蟲W染色體起源與進化的新機制,這一研究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代方銀介紹,相關研究在基因組與進化生物學領域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在家蠶等鱗翅目昆蟲的性別調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價值,并為家蠶育種帶來新的前景。 前不久,四川瀘州市敘永縣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療,經醫保報銷后自付醫療費用14萬元。在醫療保障部門和民政部門常規數據推送過程中,該支付信息觸發了自動預警。 中國海油23日發布消息,我國海上最大自營油田綏中36-1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1億噸,成為我國首個生產原油超億噸的海上油田。 研究人員通過氫與氘的比值分析證明,嫦娥五號月壤顆粒的最表層的水都是由太陽風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廠位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油氣行業首個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裝,投產后將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產。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朝暉認為,人工智能將重建行業分工協同體系,重構區域經濟增長格局,重塑國家發展競爭優勢。 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系統工程與裝備研究所,設備全速運轉,海上風電重大項目技術攻關火熱進行。 6月14日,“東數西算”蕪湖集群創新大會暨華為云華東(蕪湖)數據中心全球開服活動在安徽省蕪湖市舉行,“東數西算”蕪湖集群正式上線 2013年到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 十年來,全國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約2000億立方米,是上一個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積約8700萬畝,全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55億畝。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獲悉,由該研究所研發設計、福建船政旗下東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運維母船“豐華23”號近日完工交付。 “這些金屬電極就是‘探測器’,布設電極后,就可以給堤壩做‘CT’。”將電纜接到不遠處的設備上,不一會兒工夫,反映堤壩內部結構的電阻率曲線就在屏幕中出來。 廣州黃埔區,已聚集有低空產業鏈企業51家,這些企業正通過科研與產品創新推動更多“低空經濟+”場景落地,讓市民切身體會到低空經濟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當前,全國各地進一步學習領會大食物觀,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樹立、踐行大食物觀中,科學應發揮重要作用,精準闡釋大食物觀的科學內涵與時代價值,有效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