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錢被盜 所謂讀書,就是要把書讀薄,讀一遍要讓書“瘦”三分,讀兩遍“瘦”七分,讀三遍則“水落石出”了。《紅樓夢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是一本大約30萬字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教材。這是我當年給編寫的總復習講義。30萬字的內容濃縮為這樣的8千字,對于已經研讀了三遍教材的學習者來說,這份材料算是“水落”而出的“石”,足以夯實知識體系,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文學的新時代. ②它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濃縮的二十四史。 ③它融匯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從儒、佛思想出發并之而形成獨特的文化。 2、背景(極端中央與君主)①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②少數民族大漢族采用保守形式,導致官僚階層的整體 ③皇權的過分集中引發帝位之爭和黨派之爭 ④頻繁,思想嚴重。 3、經濟背景(社會財富迅速增加和差別迅速拉大):①采用休養生息政策(如:農業“攤丁入畝”,手工業“班匠銀”新制)經濟很快發展 ②經濟繁榮和分配不公使拉大。 4、時代思想(心學和經世致用):①王陽明心學引起思想解放運動,肯定人性和物質 ②明末清初三大儒黃羲 顧炎武 王夫之 經歷明清之際的社會斗爭,轉而反思中國傳統思想,提出經世致用的觀點 ③曹雪芹既提倡個性解放又。 5、文藝景觀(全面繁榮):①文化進入全面總結時期(如:《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 、《康熙字典》)②出現埋頭故紙醉心于學問的文人(如:戴震對《孟子》的研究)③文學創作取得更大成就(如納蘭性德被王國維稱為傷心人。桐城派方苞 劉大櫆 姚鼐的散文。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蒲松齡的文言小說《聊齋志異》。孔尚任的劇作《桃花扇》。洪昇的劇作《長生殿》。),《紅樓夢》是最后的輝煌。④文藝思想活躍(如王漁洋“神韻說”,沈德潛“格調說”,袁牧“性靈說”,翁方綱“肌理說”)。 1、 新紅學派胡適考證《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有何?:①曹雪芹的同時代人袁牧《隨園詩話》云:“曹練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②乾隆侍從明義《題紅樓夢·小引》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③最有利的是永忠《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曹雪芹三絕句(姓曹)》,詩中記述了《紅樓夢》的一些情節,并自稱與雪芹“可恨同時不相識”。④80回本《石頭記》脂硯齋評點文字多次出現曹雪芹是該書作者的說明。 2、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滿足正白旗“包衣”(本為漢族),曾祖曹璽、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親曹頫相繼任江寧織造,但發家從高祖曹振彥就開始了。 3、 曹雪芹一生分三個階段:①雍正元年至五年(1723-1727)生活于南京。②1728-1740年抄家后遷居城。 ③1741-1763年,遷居西山,著《紅樓夢》,大約1754年完成80回手稿。 4、 《紅樓夢》后40回的作者高鶚,字蘭墅,號紅樓外史。其續作的優點是:大體完成了悲劇結局,表現在主要人物的相繼死亡、抄家、奴隸的逃跑和寶玉出家。其續作的缺點是:有不少曹氏原意的地方,如“家道復初、蘭桂齊芳”,寶玉中舉及王熙鳳被休哭向娘家的結局。 1、 脂評本:①特點:抄本、80回、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附有脂硯齋評語。②“脂”即指脂硯齋,是一個集體筆名,包括脂硯齋、畸笏叟等十人。③脂評本有12種本子。其中,甲戌本脂評最多;蒙古王府本有600多條夾批,其他脂本無;庚辰本有朱墨雙色批語;科學院藏本,120回,對研究《紅樓夢》的續補問題有一定價值。④12種本子中,屬原本手抄本的是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列寧格勒藏本。 2、 程刻本:①特點:刻本、120回、書名《紅樓夢》、沒有脂硯齋評語。②由程偉元、高鶚印行,有程甲本(1791年)、程乙本(1792年)、程丙本(1792年)三種本子。③此外,王希廉、張新之、姚燮分別有程本的評本,王希廉評本影響較大。 1、《紅樓夢》的主題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主題是:通過寶、黛愛情悲劇和賈寶玉人生悲劇展現了賈府后繼無人和賈府的景況,從而了封建社會的必然性。 2、《紅樓夢》以寧國、榮國府賈家為描寫中心,以史 王 薛三家為陪襯,反映了十八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社會生活,寫了賈府百年五代人:水、代、文、玉、草五輩,重點寫后20年,前80年通過“勛業有光昭日月,無間及子孫”作了簡單支持。 3、《紅樓夢》情節分段 序幕(1-5回)、回光返照(6-22回)、死而不僵(23-80回)、煙消火滅(81-120回)。賈寶玉在這四個階段年齡分別為8歲、9-12歲、13-15歲、16-19歲,第二、三階段人物活動地點分別是榮 寧二府和大觀園。 4、序幕的作用:①通過甄士隱、賈雨村榮枯經歷了小說主題 ②通過甄士隱、賈雨村的牽引,介紹了小說的主要人物。③通過甄士隱、賈雨村把天上的愛情故事(“木石前盟”,情鬼前緣)搬到了。④支持了藝術虛構方法:“將真事隱去” “用假語村言”。 5、甄士隱是由榮到枯而的形象,暗示了寶玉的結局;賈雨村是一個追名逐利的官僚形象,暗示了封建不古、的事實。他們是全書的線、分析甄士隱、賈雨村的牽引作用:①賈雨村被革職后出游,憑賈、林兩家親緣關系引出林如海及林黛玉,由冷子興引出賈寶玉。②黛玉進賈府,賈府主要人物一一出場。 7、《好了歌》的作用:跛足的《好了歌》和甄士隱的《好了歌注》是全書的主題歌,作者以樸素的剖析了封建的人際關系、社會現象及階級內部斗爭與興衰,表現了封建社會的歷史規律。此外,歌還在結構上有透露小說情節發展輪廓及預示人物命運的作用,并表現了作者的色空觀念。 8、《紅樓夢》描寫特征:①《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這些名稱都是通過“將真事隱去”描寫實質。②用“古今第一淫人”賈寶玉對時代的。③通過愛情描寫反映一系列事件,特別是四大家族的內部斗爭。④借愛情糾葛時政。 9、回光返照階段,劉姥姥出場(第六回)是小說情節真正的開始,劉姥姥進賈府有三個文學作用:一是局外人觀察會更客觀,二是人觀察會更仔細,三是愚善良人可反襯的。 10、第七回“焦大罵府”塑造了一個居功自傲 敢罵敢說的老奴形象,了賈府錯綜復雜的關系必將崩潰的主題,透露了作者的階級同情。 12、回光返照階段第一件大事“秦可卿之死”(13-15回)的作用:①這是賈府由盛而衰的轉折,輩分低的秦可卿喪事大操大辦與后來賈敬、熙鳳、賈母等人喪事形成鮮明對比,有力了賈府迅速沒落的主題。②喪葬過程展現了賈府盤根錯節的社會關系。③借此刻畫了王熙鳳等人的形象,也反映了封建的一些世態人情。(秦可卿,乳名兼美,賈珍兒媳,賈容之妻)。 13、回光返照階段第二件大事“元妃省親”(18回前后)的作用:①袒露了元春豐富的感情世界 ②表現了元春對生活、天倫之樂的向往 ③包含了對封建皇權的 ④反映了作者對婦女的同情。 14、元妃省親,賈府做了哪些準備:①建省親別院 ②聘請教習,采買女孩子 ③置辦花燭彩燈和各色簾櫳 帳幔 15、元妃省親時的觀戲中,《長生殿》暗示元妃之死,《夢》暗示甄寶玉送玉,《離魂》暗示林黛玉之死,《一棒雪》暗示賈府衰落。 16、大觀園中,寶玉居怡紅院,黛玉居瀟湘館,寶釵居蘅芙院,迎春居綴錦閣,探春居秋爽齋,惜春居蓼風軒,李紈居稻香村。 17、死而不僵階段主要寫賈府經濟上寅吃卯糧的情況和上的三件大事:寶玉、“紅樓二尤”、抄撿大觀園。 18、經濟情況:①通過衣食住行的描寫坐吃山空的現狀 ②通過寫恩賞少,賈政俸祿低,地租收入減少賈府收入現狀 ③通過寫探春理家收效甚微賈府掙扎的現狀 ④用“紅米” “人參”等小事表現賈府敗落,賈府的“精窮”之趨勢。 19、寶玉(33回)的原因:①金釧之死是遠因,雨村來訪是近因,忠順王派人來尋琪官是導火索,賈環是催化劑 ②打,說明階級認識到人才無繼的現象和人才的重要性 ③打的目的是讓寶玉走回封建正統道,但打的結果使寶 黛二人旗幟鮮明地結合起來叛逆道,因此的真正原因是正統與叛逆的矛盾。 20、如何理解寶玉后林黛玉的探望之語?黛玉時抽泣好久,才說“你從此可都改了吧!”這一方面表現黛玉對寶玉的心疼,另一方面表現黛玉對寶玉被賈政“成功”的擔心,黛玉心情矛盾。 21、“紅樓二尤”(64-69回)情節的意義:①揭露賈府者、庸俗、的靈魂 ②王熙鳳尤二姐、,了賈府的 ③尤三姐之死說明封建禮教仍有巨大殺傷力,反封建的斗爭將非常艱巨。 22、抄撿大觀園(74回前后):抄撿由繡春囊引起,王熙鳳負責指揮抄撿,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具體操作,首抄撿晴雯,、對抄撿強烈反對的是探春,抄撿最后一站是迎春。抄撿大觀園了賈府內部矛盾的尖銳。 26、寶玉的叛逆性格特征:綽號“富貴閑人”和“混世”概括了寶玉的叛逆性格:①反對封建禮教②反對經濟 ③反對封建婚姻制度。 28、《紅樓夢》愛情描寫的作用:①叛逆愛情,表現反封建主題②用愛情描寫烘托封建家庭的情況 ③借兩性生活反應階級子弟的。 1、 怎樣把握《紅樓夢》人物關系網?(1)《紅樓夢》共寫了四百四十八個人物,呈現兩個鮮明的特征:①逆向而動的兩股人流,一股趨向于“人性”,一股甘于“奴性”②由“震中”向外擴散的悲劇人物圈,其分布標準是“人生價值”的程度 (2)考察人物應遵循兩個原則:①歷史螺旋上的葬禮和更生,即在“好”和“了”的蟬蛻與中考察人物的相互關系。②抓住“情不情”向“情情”的把握人物系統,即寶玉用情于有情人的。 2、 《紅樓夢》人物系列特點:(1)逆向而動的兩股人流:①兩頭小中間大,即寶玉、黛玉、晴雯等向往“人性”的 和賈母、賈政等甘為“奴性”的 是少數,介于中間的“人猿”或“猿人”是多數。②階級界限模糊,主仆中分別有向往“人性”或甘當“猢猻”的。③相互制約,每個人都同時受到人性和奴性的牽引。(2)悲劇人物圈的構成:寶 黛、晴雯等人生追求最高,居于悲劇圈、“震中”;探春等“女權主義者”只有一般性,居第二層;熙鳳、寶釵、襲人時而有人性時而有奴性,居第三層;其他人物以奴性為主,居第四層。 3、 “好”和“了”的含義:(1)“好便是了”: 嬌妻 富貴 兒孫等好景均不長久 (2)“了便是好”:這一切了結了 就了 便進入好的世界了。 4、 寶玉形象的新穎性(即脂硯齋謂“古今未有之一人”):①寶玉的個性因素中積淀著人類的普遍性,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②寶玉的“個性”總與他別的“個性”糾纏在一起,是個性與個性的統一。③寶玉的個性中汲取了中國文化的要素,又為中國文化人格注入新的內容。 5、 寶玉性格的“童心”性:①“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寶玉從女性的潔白來他的“童心。②寶玉通過反對封建禮法,社會中的美性表現自己的“童心”。③寶玉熱愛和任何美好事物,也是他“童心”的表現。 6、 寶玉性格的立體性:①疊印:、、能力、美德、等不同的“寶玉”重疊在一起。②交切:以上各種不同的“寶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以上幾對對立的“寶玉”互相斗爭。④弱的天才:寶玉既有天才的又有弱者的悒郁與無奈,這與寶玉深沉、復雜的情感及“情癡”有關。 7、 林黛玉性格特征:①主導方面是反封建和的人格意識。②其他方面如多疑,傷感流淚。③主次性格結合,使其叛逆中帶有嬌貴、清高的貴族氣味。④詩歌素養又使其叛逆性呈現詩意的和神韻。 8、 寶 黛性格襯比:①主導性格基本相同—叛逆性。②寶玉在“廝混”中反叛,黛玉在弱不經風中反叛。③寶玉用痛罵培養,黛玉用淚水澆培。④寶玉用同歸于盡的方式斗爭,黛玉用的方式斗爭。 總之,寶玉是浪漫主義的,黛玉是現實主義的。 9、 黛玉性格的演變軌跡:①寶玉“贈絹”定情,黛玉的叛逆條件產生。②黛玉“憶絹”對婚姻無望,她對賈府的幽怨、懷疑和產生了。③“焚絹”表明黛玉的徹底反叛。 10、 薛寶釵的性格特征:①功利性。她有商人特征,追求人際關系的交換,廣施 籠絡。②世故而。通曉社會規則,善于趨利避害。③的。幾乎不流露自己的情感,即使寶玉 她的情感也是稍露即收。④兩重性。世故的“”與戀愛的少女心態;冰冷的與火熱的青春追求;受思想影響的“智”與受思想影響的大智若愚。 11、 王熙鳳的性格特征:①經世濟國之才。從“協理寧國府”開始,處處顯示她超群絕倫的才干。②語言天才。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大字不識卻能吟出“一夜北風景”的詩句,其風韻總是從語言中顯示出來的。③智慧。“鳳辣子”無賴而強悍,對上對下算盡機關穩住自己的地位。④矛盾性。鳳姐一方面是金陵十二釵之一,美麗而聰明,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社會的品。⑤意義:鳳姐是一柄雙刃劍,既照出男性世界的,又為女性的中注入庸俗的霉素。同時,她的悲劇也著時代的和無望。 1、《紅樓夢》是詩體小說:①曹雪芹以詩人的沖動來創作小說,注重“以情寫情”的個性情感抒發。②作品極富象征意味,體現在“君臨”一切的意象“紅樓”和許多其他詩的意象。③詩的高雅與小說的通俗融合成《紅樓夢》的“詩魂”。 2、《紅樓夢》是曹雪芹對人生與世界的哲學思考:①曹雪芹從女媧補天寫起,以哲學性的結構全書,充滿形而上的意味。②全書著佛、道思想氛圍,體現出作者尋覓家園的“心靈之旅”。③《葬花詞》是一曲無法在生活中營構人生香巢的哀歌,《芙蓉女兒誄》是曹雪芹對晴雯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禮贊,這兩首詩從“葬花”到“轄花”表現出曹雪芹在對家園的哲學追求中從失望到希望的過程。 3、《紅樓夢》的歷史意識:①用歷史時空手法表現作者對歷史的思索。②四大家族衰亡史象征封建社會的衰亡史。③大悲劇表現作者對歷史的宏觀反思。 5、《紅樓夢》的矛盾線索:①寶黛與封建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主仆之間的矛盾與封建衛內部矛盾是次要矛盾。②矛盾副線紐結在主線上并隨主線而發生波折。③主線的發展使人物性格,主線帶動副線、輻射的敘事方法:輻射是指以生活現象的某個點出發對生活進行延展性的相互聯系的描繪,主要特征是:①輻射的每個線頭都有獨特內涵,都緊扣人物性格。②每條線在必要時相互交叉形成新的“興奮點”。 ③主次分明,輻射中心的思想更耀眼。④節外生枝,寫好“線”上有表現價值的新枝蔓。如:各人馬寶玉。 7、流動的敘事方法:流動是指在描述生活現象時,通過考察事件之間的相互勾連和相互承轉關系,使生活變遷的連貫性在敘事時得到原生態的表現,特點是:①采用“漁舟逐水”法逐一瀏覽 獲得對生活的完整印象。②巧設“環扣”,首尾相銜的前行。③“后浪”推“前浪”向縱深發展。④用感情的“流動”推動生活具象的“流動”。 8、“焦大”和“傻大姐兒”是兩個典型的被“融化”的次要人物。“融化”就是用分散的筆法把次要人物“性格”融化在生活的“水網”中使之鮮活。 10、《紅樓夢》的悲劇觀:不全好,不全壞,悲劇中被的是“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在曹雪芹看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沖破封建,爭取平等、。 11、怎樣理解曹雪芹眼中的“人”? 人是有價值的東西和無價值的東西不斷消長的矛盾結合體,薛寶釵“最怕看些雜書移了性情”便是作者的觀念。①寶、黛、晴雯“有價值的東西”越來越多,“無價值的東西”越來越少。②鳳姐兒、花襲人等則相反。 12、《紅樓夢》是怎樣通過表現歷史事實實現對傳統悲劇的突破的?①曹雪芹突破傳統作品的倫理層面,以階級“價值觀念”把被封建者倒了的“真”和“假”重新回來,從而準確把握了悲劇藝術的內核。②打破“團圓主義”,追求“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結局,為眾多人物設置了悲劇命運。③在的現實中表現不同程度的“人生有價值的東西”的,避免一刀切。④用審美的眼光看待歷史,用哲學的眼光為歷史安排結局。 13、幾乎無事的悲劇:①曹雪芹以模糊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尋常的意義,以幾乎無事的“小悲劇”中折射社會“大悲劇”。②日常生活包括社會上常有的人和事,和貴族世家的飲食起居。③小悲劇還體現在沒有大起大落的,只有經常的、隱秘的。 1、《紅樓夢》在清朝:①嘉慶年間,京都竹枝詞有關于《紅樓夢》的歌謠。②最早《紅樓夢》的是嘉慶年間的玉麟。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曾談及情況,不過書商曾換上《金玉緣》等名稱刊行。2、《紅樓夢》在近代:①黃遵憲認為《紅樓夢》是“第一部好小說,當與日月爭光”。②梁啟超認為改良小說應以“誨淫之書”《紅樓夢》做起。③俠人認為《紅樓夢》“可謂之小說、倫理小說、社會小說、哲學小說、小說”。④《紅樓夢》在20世紀初成為專門學問。 4、《紅樓夢》在海外:①日本大高巖 ②日本“紅樓夢主”伊藤漱平向世界介紹《紅樓夢》。③《紅樓夢》于嘉慶末年傳入朝鮮,崔溶澈高度評價《紅樓夢》。④1832年,帕維爾·庫爾梁德采夫將脂評本《紅樓夢》帶到,即“列藏本”。⑤法國《通用百科全書》認為《紅樓夢》是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5、《紅樓夢》的思想影響:①意義:通過四大家族的興衰,摹畫封建衰相,發出“盛世悲音”,曾促進反清。②情感意義:寶黛愛情悲劇震撼,其談情重情和唯美性對當時及以后的婚姻原則和情感規范產生了巨大沖力。 7、《紅樓夢》的藝術影響:①小說創作方面,一者 續書大量涌現,二者 模仿之作不斷涌現,如魏秀仁《花月痕》、韓邦慶《海上花列傳》、張春帆《九尾龜》、俞達《青樓夢》。此外,還有朝鮮語的《玉樓夢》和《九云記》。②被改編成戲曲上百種。 1、李放《八旗畫錄》注指出,光緒初年文人戲言紅學、清末朱昌鼎自稱“少三曲”即“紅學”。2、“舊紅學”指“五四”以前的評點派、索隱派、題詠派。以評點派為代表,主要有:王希廉《紅樓夢評注》、姚燮《讀紅樓夢綱領》和張新之《妙復軒評石頭記》。 3、最早評點《紅樓夢》的是脂硯齋,脂評的發現意義:①披露了《紅樓夢》的創作情況。②披露了作者及其家世生卒。③總結了《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點。④支持了《紅樓夢》的素材來源。 4、索隱派:代表人物有:王夢阮和沈瓶庵的《紅樓夢索隱》是紅學史上第一部自成體系的專著,其核心論點是“清世祖與董小宛論”;蔡元培《石頭記索隱》指出書中的女人是漢人,男人是滿人;鄧狂言《紅樓夢釋真》認為《紅樓夢》是明清興亡史。這三家被胡適稱為晚清索隱三派。此外,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和錢靜方《紅樓夢考》均認為《紅樓夢》是記明珠家事。胡適《紅樓夢考證》打擊了索隱派,但索隱派卻在海外復活,有杜世杰《紅樓夢原理》,趙同《紅樓猜夢》和李知其《紅樓夢謎》。 5、“新紅學”指“五四”以后胡適、俞平伯和顧劼剛1921年互相通信形成的考證派。考證派的其他還有:周汝昌、馮其庸、吳恩裕、吳世昌、劉世德、鄧紹基、胡文彬等人。顧劼剛為俞平伯《紅樓夢辨》的序中首次提出“新紅學”概念。 考證派主要研究:作者生平、版本、脂學、后四十回的“佚稿”、紅學史。 6、胡適:考證派開山者。其《紅樓夢考證》最早提出“自然主義”的“自傳說”,其貢獻是:①首先肯定作者是曹雪芹。②考定是未完成的作品。③把治、考用于《紅樓夢》的研究。 7、俞平伯:考證派完成者。貢獻是:①研究從作者轉入文本。②以鑒賞為基礎建構出一套評價原則。③研究紅學史,指出紅學由戲稱經由王國維派、蔡元培索隱派和胡適考證派而成為一門學術研究門類。 8、周汝昌:考證派集大成者。其《紅樓夢新證》對曹雪芹家世生平搜羅最完備。吳恩裕、吳世昌和周汝昌是五六十年證派三大家,吳恩裕著有《曹雪芹叢考》,吳世昌著有《紅樓夢探源》。 9、派的紅學研究:①1904年,王國維發表《紅樓夢評論》,以叔本華理論提出《紅樓夢》是“悲劇中之悲劇”,揭開紅學序幕。②吳宓《紅樓夢新談》用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提出“現實世界-理想世界-藝術世界”結構論。③佩之《紅樓夢新評》認為《紅樓夢》是社會小說。4、陳獨秀《紅樓夢新敘》反對以上三人意見。5、陳覺玄《紅樓夢試論》提出“四大家族”說法。 19、八十年代:郭豫適《紅樓夢研究小史稿》及續稿、韓進廉《紅學史稿》、白盾《紅樓夢研究史論》、朱淡文《紅樓夢論源》、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