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高滲狀態以嚴重高血糖、高血漿滲透壓、脫水為特點,無明顯酮癥酸中毒,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或昏迷。“高血糖高滲狀態”與以前所稱“高滲性非酮癥性糖尿病昏迷”略有不同,因為部分患者并無昏迷,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癥。多見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原來無糖尿病病史,或僅有輕度癥狀,用飲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藥治療。 誘因為引起血糖增高和脫水的因素:急染、外傷、手術、腦血管意外等應激狀態,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劑、利尿劑、甘露醇等藥物,水攝入不足或失水,透析治療,靜脈高營養療法等。有時在病程早期因誤診而輸量葡萄糖液或因口渴而攝入大量含糖飲料可誘發本病或使病情惡化。表現: 本病起病緩慢,最初表現為多尿、多飲,但多食不明顯或反而食欲減退,以致常被忽視。漸出現嚴重脫水和神經癥狀,患者反應遲鈍、煩躁或淡漠、嗜睡,逐漸陷入昏迷、抽搐,晚期尿少甚至尿閉。就診時呈嚴重脫水、休克,可有神經系統損害的定位體征,但無酸中毒樣大呼吸。與DKA相比,失水更為嚴重、神經癥狀更為突出。 實驗室檢查:血糖達到或超過33.3mmo1/L(一般為33.3~66.8mmol/L),有效血漿滲透壓達到或超過320mOsm/L(一般為320~430mOsm/L)可診斷本病。血鈉正常或增高。尿酮體陰性或弱陽性,一般無明顯酸中毒(CO2結合力高于15mmol/L),借此與DKA鑒別,但有時二者可同時存在。 治療原則同DKA。即補液,降糖,糾正水電酸堿平衡失調。本癥失水比DKA更為嚴重,可達體重10%~15%,輸液要更為積極小心,24小時補液量可達6000~10000ml。目前多主張治療開始時用等滲溶液如0.9%氯化鈉,休克患者應另予血漿或全血。如無休克或休克已糾正,在輸入生理鹽水后血漿滲透壓高于350mOsm/L,血鈉高于155mmol/L,可考慮輸入適量低滲溶液如0.45%或0.6%氯化鈉。視病情可考慮同時給予胃腸道補液。當血糖下降至16.7mmol/L時開始輸入5%葡萄糖液并按每2~4g葡萄糖加入1U胰島素。應注意高血糖是患者血容量的重要因素,如血糖迅速降低補液不足,將導致血容量和血壓進一步下降。胰島素治療方法與DKA相似,靜脈注射胰島素負荷量后即靜脈注射短效胰島素10-20U,繼續以每小時每公斤體重0.05~0.1U的速率靜脈滴注胰島素,一般來說本癥患者對胰島素較,因而胰島素用量較小。補鉀要更及時,一般不補堿。應密切觀察從腦細胞脫水轉為腦水腫的可能,患者可一直處于昏迷狀態,或稍有好轉后又陷入昏迷,應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和處理。 金字旁的女孩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