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為什么吃竹子?大象為什么不得癌癥?我們和魚有多少相似?什么人喝酒容易醉?人老了為什么會健忘?為什么去會有高原反應?什么人不適合跑馬拉松?為什么有人喝牛奶會拉肚子?這些或與生活有關、或與生活無關的問題,隨著與登月計劃、計劃并稱自然科學史上“三大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推進而不斷被破解,與生命奧秘相關的科普也逐漸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生命密碼》就是這樣一本基因工程的科普書,讓我們知道最前沿、最的基因工程是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連接起來。 生命如此美妙,我們卻知之甚少。從1990年到2003年,中、美、英、法、德、日六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第一次知道了人類的基因密碼。那么基因奧秘的破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有何關系?生命科學為何包含無窮魅力?《生命密碼》有趣、有用,又有科學嚴謹的態度,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語言,輕松地解答那些古怪而讓人憂心的問題,讓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知識,讓生命科學真的流行起來。這里有十萬個為什么,可又不只十萬個回答,用有理、有據的科學知識,糾正我們原本以為正確的常識。 我們現在來解答一下開頭這些“為什么”:熊貓原本是食肉的,但因為氣候變化,食物缺乏,熊貓吃素,整天抱著竹子啃。經歷一代代的食素,熊貓體內的基因T1R1開始失效,這個基因是決定食肉動物能嘗出肉味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吃肉是吃不出肉味的,對它們來說,吃肉和吃竹子一個味兒。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決定酒量的確實是基因,《生命密碼》的作者尹燁打趣道:酒量還真是天生的。雖然酒量能通過喝酒提高一些,但絕對有些人從不喝酒卻酒量很好,都是因為被稱為“酒精代謝基因”的ALDH2。東亞人的基因對酒精的代謝能力普遍要弱于歐美人。如果檢測出是AA型的基因,那么最好滴酒不沾。 最近幾年,城市馬拉松在國內火爆起來,成為新的運動風尚,但原本強身健體的運動,也時有新聞報道比賽中一些選手突然倒地甚至猝死。《生命密碼》中說,馬拉松引發的猝死大多數是心臟不堪重負,也就是心源性猝死,這也是運動猝死的主要形式,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數超過了54萬,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因此死亡,而基因研究表明,這些人都有CDH2基因的突變。馬拉松對心臟功能要求極高,2016年一位女子就是在馬拉松比賽前得知了自己攜帶這種突變基因而沒有參加比賽。如果未來我們能夠了解自己所攜帶的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最安全、最有效的運動和生活方式。 基因檢測、人工智能、精準醫療、胚胎冷凍……這些名詞在近些年撲面而來。在讀完這本書后,我們除了對于基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必然會了解自身的沖動,如今市面上進行基因檢測的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沒有人的基因是完美的,據統計,平均每個人生來都有大約7到10組存在缺陷的基因,攜帶2.8個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在好萊塢電影明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檢測確認自己攜帶癌癥基因而切除乳腺和卵巢的報道鋪天蓋地后,基因檢測成了一項趨勢。其實以今天的技術,大量的罕見病如地中海貧血病、我們俗稱的“漸凍癥”都能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并加以預防,避免罕見病遺傳。 不過正如尹燁提醒大家“別沖動”,欲望情夜檢測后不用都像朱莉那樣選擇“一刀切”,筆者也想提醒跟隨基因檢測大潮的諸位:任何基因檢測都需要慎重。這是因為,在基因測序中會有大量的假陽性(查出有基因突變但是沒有)與假陰性(沒查出有基因突變其實有)存在。同時,因為買儀器與做銷售并不難,中國大量的基因檢測機構并不都具有足夠的能力與水平建立專業的基因解讀團隊,一些基因檢測公司還處于只管使勁測、不仔細分析的狀態,況且許多基因突變可能有上千種,不同家庭所遺傳的突變不同,雖然有些會增加癌癥發生的概率,但有些對人體并無危害,如果解讀基因報告的人員不夠專業,就會造成誤讀,引發不必要的恐慌,還可能造成錯誤的手術。 此外,隨著基因工程相關研究不斷向前發展,科學家們的目光看向了更大膽、更長遠的未來。生命能夠合成嗎?我們能通過改變基因或重新編碼基因組而改變自身的命運嗎?未來克隆人會到來嗎?我們能用猛犸象的細胞讓這種消失已久的古生物復活嗎?我們的狀態還受腸道菌群的影響?生命的設計與構建正在走進現實,書中還寫到了走進生物學的曼妙之境,那些充滿想象力的應用前景會讓我們嘆為觀止。(陳夢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