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請說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若是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就是具體的事物;若是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就是抽象的事理或概念。③本文的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若是事物說明文,內容就是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若是事理說明文,內容就是說明的對象。 二、關于說明順序【常見題型】① 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判斷不清不要說具體)② 選文的A段和B段能夠調換順序?為什么?不能調換:原文采用由( )到( )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后不合邏輯。 若能夠明確是什么結構,應這樣答:本文采用了--結構。首先介紹了--再介紹了--然后介紹了--最后介紹了--思清晰,邏輯嚴密。例如:《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首先交代說明對象: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然后具體說明未來糧倉的糧食:藻類、浮游生物、魚蝦,最后總結全文,進一步指出:大海是人類未來的糧倉,一點也不夸張。思清晰,邏輯嚴密。 若不能夠明確是什么結構,就直接回答:本文采用了--結構。首先介紹了--再介紹了--然后介紹了--最后介紹了--思清晰,邏輯嚴密。例如:《無刺蜂的奇異世界》本文首先介紹無刺蜂的屬類起源及分布,再介紹無刺蜂的御敵方式,然后介紹無刺蜂溫順的特點及蜂巢的特點,最后介紹無刺蜂蜂蜜的特點及其藥用價值。思清晰,邏輯嚴密。 【知識要點】①、說明文最基本的語言特點為:準確。②、在準確的基礎上A: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B:簡明平實(運用科學術語、大量真實準確的數據) ⑥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生動”特點的詞句,并體會其作用。(找比喻、擬人等詞句) 【題型分析】:如果這些加點的詞語位于這句話的句首,一般指代的內容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如:《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第②自然段劃線句子中的“這樣”指代什么?(“這樣”指代:“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 這種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的是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情況。做好這類題首先要讓學生對所給材料有準確地把握,然后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再遷移到文段中來。 【區別】:下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概念的全部內涵;作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準確、通俗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