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灝明燒傷后復出隨著疫情控制趨于穩定,國內汽車行業各企業紛紛吹響復工復產“沖鋒號”。但眼下終端市場需求疲軟、進出口零部件困難重重等因素疊加下,行業并未如預期般快速復蘇,更多企業營收仍在持續下行、現金流承壓。在此背景下,降薪、裁員不再只是個例。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P)同比下滑6.8%,是我國自1992年以來首次單季度負增長。體現到汽車產業,便是國內新車產銷量斷崖式下跌。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下降45.2%和42.4%。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復工復產加快統籌推進,3月份無論是整體經濟運行形勢還是汽車產銷量都較1-2月明顯改善。 聚焦到汽車行業,據蓋世汽車近日發起的一份有近一千五百人參與的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超九成汽車業相關工廠已實現復工,工廠產能得以進一步恢復,近半工廠產能恢復率超過80%。這些參與者分別來自整車制造商、Tier1、Tier2、原材料廠家等不同的汽車供應鏈層級,業務涵蓋整車制造、內外飾、底盤、動力總成、三電系統、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這意味著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已基本實現全面復工復產。 這一數據與中汽協最新公布的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基本吻合。據中汽協掌握的23家企業集團最新復工復產調查情況統計,整車生產全面復工,員工返崗率達86%,復產情況已達到去年平均水平的75%。 正如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所說,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疫情后日益強烈的報復性消費的需求和口袋里沒錢之間的矛盾。近年來,受限于經濟形勢下行、房地產的吞金效應等多方面影響,消費者可支配收入降低,此次疫情再對就業、收入、物價等多方面產生影響,消費者無論是對于汽車購買力還是購買信心均較為疲軟。 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3月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09億元,同比下滑18.1%;今年前3個月,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6326億元,同比下滑30.3%。也就是說,受制于疲軟的終端需求,汽車行業相關工廠全面復工復產難以直接推動汽車行業全面“V形”復蘇走勢,同時,需求端持續萎靡態勢也將給上游生產、供給端帶來產銷壓力。 從武漢“封城”,到4月8日0時離漢離鄂通道重新,我國汽車行業終于迎來了全國范圍內的產業“解封”?烧绯寺摃泵貢L崔東樹所說,“產業鏈條長、關聯企業多的產業,其核心的推動力取決于產業鏈全面復工程度,這對于疫情下的制造業來說非!薄 目前來看,海外疫情加劇,3月份以來大批跨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紛紛宣布暫停在歐美地區部分或全部工廠的生產,即便是大眾、通用、豐田以及博世、、采埃孚等供應體系相對成熟的巨頭企業亦不例外。且就各大企業所公布的復工時間來看,4月末將迎來部分復,但更多企業仍5月份復工復產。 對于汽車供應鏈而言,疫情重災區域貿易出口額占據全球50%以上,歐美國家在芯片、計算平臺、精加工件等領域優勢明顯,日韓則在汽車電子、光學儀器、集成電等領域具備較強的優勢,我國汽車諸多關鍵零部件和關鍵設備均來自這些區域。 因此,在如今產業鏈全球化、國際化的大下,海外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長達數十天的大范圍停工,會使我國汽車產業二次沖擊。 就此次調研結果來看,汽車產業鏈下游需求持續走跌、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斷供及漲價風險暴增、跨國物流成本增加,已成為我國汽車產業鏈接下來將要共同要面對的難題。 “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可能不得不更換供應商,并且壓縮采購周期。我們產品所使用的鋼材主要從意大利進口,每次采購基本會滿足4個月的生產,短期內我們還有一些庫存,但如果在現有庫存耗盡前意大利仍未恢復生產、出口等各項活動,我們就得考慮采用國內的材料了。”一家上海原材料供應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國內激光雷達初創公司鐳能于日前表示,受國外疫情的影響,該公司已陸續收到了原材料供應減產、價格再度大幅激增20%-50%的通知;以日系廠商為主的車用MCU等電子元器件也在近期普遍漲價2-3成,有的甚至漲價了2倍以上。 上述情況只是疫情全球化下汽車產業鏈中的一個縮影,美國汽車研究中心副總裁Kristin Dziczek此前在分析疫情影響時便指出,“沒有一家車企能夠獨善其身”。此前不能,現在更不能。或許眼下國內部分企業對于海外疫情帶來的沖擊感受并不明顯,原因或為庫存充足,但隨著海外疫情的持續,未來幾個月不排除有新一輪的斷供、減產等風險存在。 為盡可能降低海外疫情對國內汽車產業鏈的影響,商務部于4月2日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副司級)于先生在發布會中表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當前汽車供應鏈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國內汽車企業加強海外供應商生產、供應監測,加大訂貨和庫存,制定替代預案,合理安排生產;同時,加強通關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車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發、生產、測試設備等進口通道順暢。 據大眾集團最新業績數據顯示,其一季度營收550億歐元(約合422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8.3%;營業利潤9億歐元(約合6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1%;利潤率1.6%,同比減少6.5個百分點;現金流跌至負25億歐元(約合負192億元人民幣),且撤回了一個月前對2020年實現營收增長4%的業績預期。而大眾集團也不過是疫情重擊下的冰山一角。 對比一個月前蓋世汽車針對汽車行業工廠一季度營收預計情況展開的調查結果來看,此次認為企業上半年營收下滑的參與者進一步增多,占比超過八成,其中四成參與者認為其所在企業上半年營收將下滑20%-50%。 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參與者看來,疫情對于企業一季度營收影響程度遠比此前預計嚴峻,且在車市持續下行疊加疫情的影響下,二季度整個汽車產業回暖程度或十分有限,進而導致整個上半年各企業營收仍將保持較大程度跌幅。 一邊是營收大幅縮水,另一邊企業各方面運營成本卻仍需繼續支出,如員工工資、疫情帶來的額外經營費用等,此外還有上游原材料也存在漲價跡象,進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業的經營壓力。在此背景下,更多企業不得不想辦法“節流”,員工無薪休假或降薪,甚至是裁員,成為目前企業“自救”最為常見的措施之一。 “目前公司已向各部門提出裁員計劃,其中研發部門的裁員比例是30%”,一家跨國零部件企業中層領導透露。且就此次調研結果來看,這僅僅是疫情下企業降薪、裁員下的一個縮影。 以歐洲市場為例,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整理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3月30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工廠停產,已經直接影響到歐洲汽車制造業111萬人的工作崗位。其中,汽車工業大國——約有57萬的汽車行業工作者受到“短時工作”計劃的影響,有10萬人將可能面臨徹底失業。 對此,汽車專家費迪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ffer)表示,疫情致當前汽車業產能嚴重過剩,沒有車企可以維持閑置產能,裁員、降薪是不可避免的措施。隨4月份海外疫情加劇,全球汽車終端市場持續萎靡,越來越多的汽車行業相關企業都將可能加入到裁員陣營中來,且裁員比例或進一步擴大,中國或將不可避免的加入到這場裁員潮中來。 為盡可能降低海外疫情對國內汽車產業鏈的影響,商務部于4月2日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副司級)于先生在發布會中表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當前汽車供應鏈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國內汽車企業加強海外供應商生產、供應監測,加大訂貨和庫存,制定替代預案,合理安排生產;同時,加強通關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車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發、生產、測試設備等進口通道順暢。 與此同時,我國還在穩步推進行業全面復工復產的基礎上,眾部委、省市相繼出臺消費刺激措施,通過加大補貼力度、增加小客車指標等方式服務汽車市場的消費回補,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接下來,隨著一攬子的車市刺激政策發揮效果,我國汽車終端市場或呈現“U形”恢復走勢,也將助力上游汽車供給、生產端企業盡快重回正軌澳洲留學人數下降https://www.liuxue.com/lxnews/03072v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