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早已意識到利用高端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并獲得競爭優勢。從目前的方向來看,部分企業的轉型主要圍繞著如何將舊系統和應用遷移到“云”。而選用“云”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可伸縮性,高效率和高可用性。然而,有些人也發現將業務從“云”返回到傳統數據中心或進行內部部署基礎架構似乎更有意義。類似這樣的問題,每家企業每天都在煩惱著。究竟是選擇“云”還是數據中心?完全上“云”好還是完全本地部署? “云”作為一種虛擬基礎架構,它并不是將數據本地存儲在個人計算機或公司網絡上,而是通過安全和集中的遠程平臺提供數據和共享資源。從本質上講,“云”是數據中心的遠程版本,位于遠離公司的某個,讓你通過互聯網訪問數據!霸啤碧峁┥虉绦谐掷m的和更新,通常在多個地理擁有多個數據中心,以在中斷和其他故障期間客戶的數據。 一般所說的數據中心,它指一個物理數據存儲中心,由服務器和其他一系列配套設備組成的。這些設備可以保持數據在物理和虛擬上都可訪問。 而服務是必須建立在數據中心等硬件平臺上。所以,無論它如何發展,也離不開物理數據中心的背后支持。 云計算改變了企業的工作方式。但它不是使用企業自己的服務器,而是將數據放置在提供此類服務的第三方手中。因此與物理數據中心相比,它可能不太安全或需要更多工作來確保安全性。 在今年4月3日,網絡安全公司UpGuard的一份報告指出,Facebook發生了用戶信息泄露的情況,上億條保存在AWS云服務器上的用戶記錄可以被任何人輕易地公開獲取。 這里想跟大家說的是,當企業的大部分數據都要上傳至公共云時,用戶數據尤其是隱私數據,比如銀行賬戶密碼,電商平臺消費數據、甚至攝像頭截圖等等,都必須采用更強的技術能力和成熟完備的運維體系。如企業應把重要的數據都放置在本地部署的服務器中,一般業務數據放置在云上,這樣除了訪問速度外,更可以因為傳統數據中心的安全網的關系,大大改善安全性免于于中,被使用。 而且隨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概念的推出,云安全更為重要了。Datacraft亞太區安全解決方案總經理Neville Burda表示:“有更多指出云應用以及物聯網的普及會使互聯網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展,但同時也會導致更多的、更多的漏洞,會讓私穩資料,資料外泄對企業的影響也會變得更加深遠”。 在PR時代下,公司必須意識到數據安全的影響力,企業應該選用值得信賴的服務器服務提供商來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將情況發生的概率降屬兔的今年多大至最低。而且無論它們是分享還是自己保管,當在收集數據時,企業應對此負責任。 說到成本,眾所周知,數據中心就是一只燒錢的巨獸,主要體現在電費上。但在過去的十年里,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在補貼的支援下急劇下降。部分數據中心更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提供穩定的電力和冷卻效果,繼石油和煤等稀缺且昂貴的傳統能源,數據中心獲得了強大的運營成本支撐。 因此對于選用服務器托管的用戶來說,一來不用擔心未來電力供應不穩定導致停機的問題,二來逐漸降低的電費也是大家可期待的愿景。對于選用服務器租用的用戶來說,相較于托管,租用服務器成本較低,而且不用操心太多在服務器、帶寬、供電乃物理空間等諸多因素,專注業務發展即可。 目前大部分指標都表明,云已成為企業的關鍵戰略。最重要的是,混合和多云的解決方案已為企業帶來了許多競爭優勢。根據相關報告指出,在接下來的1年內,58%的受訪者最有可能選擇通過云來滿足數據中心服務需求。在未來三年內,受訪者同樣可能通過云(48%),新架構(45%)和對現有數據中心擴展容量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是為什么呢?總體來講,“云”給企業和初創人員帶來了極速上線運營的機會,以及劃算的“入場券”(相比傳統機房服務器較低的初期投入)。而將由數據中心引領的“云+數據中心”,不但能夠保障企業業務順暢進行,而且在安全、成本、效率等方面上都能帶來卓越的表現。所以這兩者并沒有說孰優孰劣。只有充分了解自身業務,配合各自長處,才是最適合企業的選項。 |